同學們:
大家好!
在座的各位同學都是未來的棟梁之才,我希望同學們能夠牢記時代賦予你們的使命和擔當,積極投身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,以青春之名,開拓出更廣闊的空間。我希望在座各位,能做一個追夢少年。“無跡方知流光逝,有夢不覺人生憾”,正是一個個烙印著每個人的成長足跡,折射著時代國情的鮮活夢想,組成了我們共同的中國夢。一百多年前,風雨如晦的歲月,梁啟超奮筆疾書,寫下了“少年智則國智,少年富則國富,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獨立則國獨立,少年進步則國進步,少年雄于地球,則國雄于地球。”這篇文章酣暢淋漓的文字,熱切地呼喚少年中國,中國少年。
心中有夢想,人生就有力量,中國夢是華夏兒女的責任和擔當。有夢同行的人是幸福的,這樣的人生是溫暖的。當夢想成為生活的必需時,夢想的光芒就能照亮現實。仰望天空,腳踏實地。我想借此機會,和同學們聊一聊我們應該如何成全自己,成為更能實現夢想的人。
一、心存感恩,主動擔當
在座的同學都很優秀,這是同學們自身不懈努力的結果。作為校長,我十分欣賞各位同學對學習的熱情,對自覺的領悟,對勤奮的堅持。我希望同學們能夠肯定自己,更要理性看待成績的取得是兼有內在和外在因素的。在你卯足勁努力的同時,你也許無暇體會父母和老師一直在為你奔前走后,奮力托舉的付出。因此,我想請同學們首先要感恩你們的家人和曾經教育過你們的老師。特別要感恩父母無怨無悔的付出,老師們勤勤勉勉的教學。感恩,不是求得心理平衡的、淺表的片刻答謝,而是發自內心的、無言的永恒回報。
從感恩父母、感恩老師開始,逐漸培養感恩周遭、感恩社群的格局。我希望,在座各位優秀的同學,日后都能成為“經世濟民”的棟梁。發奮圖強,加強德行,主動擔當,有所作為。讀書修德,為的是兼濟天下,為國出力。孔子的學生子路曾經請教老師“怎樣做才算君子?”孔子答道:“修己以敬、修己以安人、修己以安百姓”。
“修己以敬”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通過修養自己,使自己變得謙恭、莊重,在家是一個負責任的家庭成員,在工作上是一個盡心盡職的合作伙伴。“修己以安人”可以理解為通過修養自己,管理好自己之后,再去管理別人,安撫好自己周圍的人。在家庭中,使家人生活有所依,居住有定所;在社會上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”,自己通達了也要幫助別人通達,在成就自己的同時,成就他人。“修己以安百姓”,就要為國家、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,惠及更多的人,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,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。空談誤國,實干興邦,希望同學們能有大格局大理想,實實在在學本領,踏踏實實學做事。
二、“斷弦”人生也能奏出華章
初中階段的學習,起起伏伏是常有的情況,在座的同學中,難免會有些同學達成不了自己預設的目標,難免有同學會覺得滿足不了家長的高期望值,也難免會有同學懷疑自己對某些學科缺少興趣與天賦。請不要放大了焦慮,思考問題要努力向好。我給各位同學講個小故事。
有一位小提琴家第一次登臺演出,正當樂曲進入高潮時,小提琴的G弦突然斷了。然而,他并沒有停止演奏,而是不動聲色地接上了另一首曲子,那首曲子從頭到尾可以不用G弦。聽眾沉浸在優美的樂曲之中,沒有人注意到小提琴的G弦斷了,演出因此獲得了巨大成功。這位小提琴家就是被譽為“小提琴之神”的帕格尼尼。一把琴不只有一根弦,在斷弦的時候還有另一種選擇,就是用剩下的琴弦演奏。現實生活中也有“斷弦”的時候,順風順水時的意外挫折是“斷弦”,逆水行舟時的一波三折也是“斷弦”。“斷弦”并不妨礙演奏,人生的起起伏伏也不會妨礙一個人變得更加優秀。處變不驚,泰然面對,對于學生學習,無非就是內心清清靜靜,享受學習的樂趣,體會百思不得其解,豁然開朗的思維跌宕。“斷弦”是人生常態,坦然面對,縱使荊棘遍地,也能勇往直前。
生活中常見這樣的現象:盲人的聽力往往好于常人,腿腳不方便的人,手臂的力量往往大于常人。學會用“剩下的琴弦”演奏,亦含此理:在某一方面的缺失,恰恰能使另一方面的能力更加強大。帕格尼尼常用一根弦練習,他譜寫了很多單弦演奏的樂曲,得到了“獨弦操圣手”的外號。憑借這等功力,斷弦的時候他自然能應付自如。有的同學會抱怨學習條件差,噪音多,缺乏學習的環境。有的同學會因為一點點挫折而自我否定。換個角度想想,如果你能主動適應環境,用心境的平靜和諧了公共學習環境的嘈雜。把自己對環境的適應,對逆境的翻盤都當做是“一根弦的練習”。不要抱憾,彈好“剩下的琴弦”,一切逆境都將成為通向成功的階梯。
三、進窄門,走遠路
想要成全更優秀的自己,就要突破瓶頸。突破自己的知識短板,請學著去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情,積蓄力量,彌補短板,所謂“進窄門,走遠路,見微光”。熬別人熬不了的苦,走別人覺得孤獨難行的路,才更有可能走得遠,才更有可能看到更好的風光。一個學生的核心競爭力,就是要經由學習打磨自己的心性、提升學習力和行動力。余華曾說,“寫作就是這樣奇妙,從狹窄開始往往寫出寬廣,從寬廣開始反而寫出狹窄。”
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:“世界上只有兩種人:一種是觀望者,一種是行動者。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,但是沒人想改變自己。”想要改變現狀,就要改變自己;要改變自己,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。
一切成就,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,請主動適應環境,適應變化。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,弟子們紛紛請教方法,柏拉圖笑道,說:“很簡單,山若不過來,我就過去。”弟子們一片嘩然。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,唯一的方法就是:山不過來,我便過去。如果不能改變環境,就改變自己,只有這樣,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,戰勝更多的挫折,實現自我。同學們,如果你還要埋怨老師過于嚴謹嚴肅,埋怨同桌影響到你的學習,埋怨體育鍛煉場地不夠涼快,埋怨宿舍管理規矩太多……請停止抱怨,請先做好自己。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,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,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變環境上,這實在是徒勞無益。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,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,不要讓別人去適應你,要讓自己去適應別人。
四、在國學經典中汲取人生智慧
我在許多場合都鼓勵同學們多閱讀名著,我希望書香能溫潤同學們的一生。對于在座的各位同學,我還推薦大家抽時間讀一讀國學經典,例如《大學》。“行善之人,如春園之草,不見其長,日有所增。做惡之人,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損,日有所虧。”我國古代培養精英大才,首要是教其如何做人、做事、立業,教人明白人生、生命的道理,從修身做起,正心,格物,致知,得眾,慎獨。
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”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。”細讀每一字每一句,字字珠璣,光耀古今。通過國學經典的閱讀,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陶冶,使得我們能夠突破萬千的表面現象,深入事物的本質,先行看到即將到來的問題之所在。精讀國學經典,領悟生命的意義,破除自身弊端,能讓我們的心變得明亮。這就是作家楊絳所說的“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”。
五、成功之路,離不開笨拙的堅持
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布封曾經說過:“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。”我國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說:“做學問,做研究工作,必須持之以恒。”的確,我們干什么事,要取得成功,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。古今中外,有多少這樣的例子,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,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,即使累得手臂疼痛,雙眼流淚,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。這就是他能夠完成一部部巨作的原因。他給我們的啟示又是什么呢?我想,他給我們每個人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,那就是明確目標,堅持不懈,終能成功!
在生活中,常常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:“為什么我不能成功?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呢?”其實,成功的秘訣很簡單,那便是笨拙的堅持。年過40的日本演員片岡鶴太郎想向知名畫家村上豐請教如何畫畫。村上豐說:“不妨每天都用左手練習吧。”于是,片岡鶴太郎每天練習用左手畫畫。過了3個月,妻子見到片岡鶴太郎成天在笨拙地作畫,便用右手也畫了一幅,奚落道“你練了這么久,畫得還不如我好,是不是方法用錯了?”片岡鶴太郎羞愧難當,他想去找村上豐問個明白,但怎么也聯系不上。片岡鶴太郎很無奈,只得繼續堅持用左手畫下去。慢慢地,他發現用左手畫畫雖不如用右手靈活,但正因為只能遲緩地用力勾線,可以讓自己用心去捕捉事物的本質,努力去還原它們的本相。最終,他學有所成。
村上豐知道后高興地說:“我曾經把用左手學畫的秘訣告訴了許多人,可是最后成功的只有你。”片岡鶴太郎笑了,說:“我其實跟你一樣,都相信成功的秘訣是笨拙的堅持。”成功其實沒有秘訣,如果說有的話,那便是笨拙的堅持。
成長路上,艱難困苦難免會存在。失敗者把它背在身上,成了前進的負擔;成功者把他們墊在腳下,成了進步的階梯。困難不等于成熟,但催化成熟;困難不等于成就,但激越成就。孩子們,你們都是青春的追夢人。夢想是指路的航燈,有了它才有了抵達彼岸的成功,夢想是心靈的滋潤,有了它才有豐盈的人生。夢想像一粒種子,種在“心”的土壤里,盡管它很小,卻可以茁壯成長。
時代在變化,日新月異。科技進步為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,青少年一定要為將來儲備更多的能量,才能不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洪流所淹沒。所以,無論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的風吹日曬,都請直面種種困難,無所畏懼地拔節生長。我相信,不遠的將來,你們一定能實現心中的夢想,一定能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。
最后,祝愿同學們,夢想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,夢想之花在奮斗中美麗綻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