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教職員工:
新年好!
花枝孕蕾,疫散春來。大家追隨著春的腳步,興高采烈地回到學校。我看到每位老師的臉上都蕩漾著幸福的微笑。2023年,我們重啟久違的從容生活,慢品人間煙火色,閑觀萬事歲月長。三年滄桑終歸平靜,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到一份撫平歲月慌亂后的恬淡,思想更為豐盈,內心更為豁達。
物有甘苦,嘗之者識;道有夷險,履之者知。
回望2022年,我們有太多的不易和感動。我們以最團結的面貌,最勇敢的姿態,面對來勢洶洶的奧密克戎病毒,以最頑強的毅力和最堅定的意志與其作最堅決的斗爭,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不斷因時勢變化而切換。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畫面:有太多的老師即便發了高燒,也堅守著上課的講臺,即便聲音嘶啞,咳嗽不斷,也不肯放下求知的學生。疫情讓城市按下了暫停鍵,卻阻擋不住老師們奉獻的身影。各位領導、級長、班主任及老師們以校為家,始終奮戰在抗擊奧密克戎的最前線……寒冬終已過去,春天如期而至。相信跨過艱難險阻的我們,已經迎來春和景明的季節。
日子滾燙,人間可愛。各位教職工,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,你的天平兩端不僅有事業,還有家庭和自己。作為教師,盡己所能立足杏壇,問心無愧立德樹人。你的無私,你的辛勞,也將你的名字鐫刻在奉獻的功勞簿上,因為你的靈魂燦若流星,已點亮了每一個孩子純凈的天際,照耀了孩子們的心靈。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,在你的背后,還有家庭、孩子、愛情、友誼……哪一項的缺失都會讓你的生命蒙上灰色的印記。2023年,要因為你的事業,增色你的家庭;熱愛你的學生,擁抱你的子女。讓我們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,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。
習近平總書記說過:“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,但有一個共同特點,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。對教師來說,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,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,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、做好‘經師’,又涵養德行、成為‘人師’,努力做精于‘傳道授業解惑’的‘經師’和‘人師’的統一者。教育是一門‘仁而愛人’的事業,有愛才有責任。廣大教師要嚴愛相濟、潤己澤人,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,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,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,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,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。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、行為世范的自覺,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,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,做學生為學、為事、為人的大先生,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,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。”
由此我想在新學期的開學大會上寄予三點希望,與大家共勉:
一、堅守自我,不忘初心
古語有云: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” 什么是初心?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初心,納蘭性德說,“人生若只如初見”。在這個時代,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,“我們已經走得太遠,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”。樂教善教敬教仁教,因為樂意,所以用心,所以敬畏,所以有愛。甘守講臺,為黨育人,為國育才,這是我們的初心使命。
在《優秀教師的自我修煉》一書中寫道,“年輕的老師們,要多主動尋找一些讓自己快速成長的途徑啊。” “每一個教師在入職十年左右,一般都會出現職業倦怠期,也會遇到成長的瓶頸,這時你需要做的就是要調整狀態,不斷向前。”“做事情更要注重過程,而不是結果。不要怕失敗,不要怕批評,有時失敗反而讓你成長得更快。”“做你沒做過的事情,叫成長;做你不愿做的事情,叫改變;做你不敢做的事情,叫突破。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,你要感恩他,因為他是你生命中的貴人,也許你會因此而改變和蛻變。”
老師們,縱然前路茫茫、滿是挑戰與荊棘,我們也應該直面挑戰,披荊斬棘,一往無前!堅守最初的信仰,甩開步子,便沒有到不了的遠方。
二、韜光養晦,厚積薄發
伏久者飛必高,花先開者謝必早。厚積薄發,大器晚成,往往能脫穎而出,獲取令人驚訝的成功。
所謂“厚積”有兩方面含義:一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;二是不斷積累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,學習借鑒名家理論。教學上有句名言,“要給學生一杯水,教師須有一桶水”。其實,教師僅有“一桶水”,也仍然不能滿足思維日益活躍的學生的求知欲。所以應該說教師須有“長流水”,也就是“源頭活水”。只有這樣,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才能左右逢源,學生才能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的甘泉。而“薄發”,是說青年教師在初涉教壇的幾年之內,應先多鉆研業務書籍,少談些空洞的理論。在“厚積”基礎上再去發表自己的理論。儲之既久,其發必速。青年教師有了豐厚的積累,也應認真鉆研教學理論,進而發表出去,與名家爭鳴,去實現自己的追求與價值。
為此,我們應該:
做一個不抱怨的實干者。閉上抱怨的嘴,邁開實干的腿。當你還不是珍珠的時候,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珍珠。當你把自己打磨成一顆珍珠,自會得到最好的周全。職場需要的是成年人。人人都希望你為他提供價值,卻唯獨沒人愿意為你的情緒買單。工作中,你會溝通,會合作,會開拓資源,都是加分項。學會在心靈上脫敏,頓感一點,皮實一點。戒掉你的玻璃心,收起你的委屈,學會把自己的玻璃心煉成不銹鋼的,溫柔堅定地做好眼前的事。
做一個堅定的行動者。自覺提升行動力,不拖延,事情一拖再拖,時間一走再走,拖延只會讓你的生活陷入惡性循環。問題不會自動被解決,事情只會越積越多,而你每天都要在焦慮中度過,還會因此錯過大好的機會。我們不妨試試卡爾頓大學的心理學研究小組發明的“5分鐘起步法”。當你在腦海里計劃好一件事時,先過濾掉亂七八糟的借口,立刻投入地去做5分鐘。當你開始干起來,你已經把80%的人甩在了身后。
做一個懂反思的靠譜者。做事情不敷衍,不懈怠,把事情做精做專,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著落,事事有回音。讓人放心,你就可能因此得到命運的垂青。作家劉同說:“真正的工作,不是讓你用自己的生命,去交換每個月的月薪,而是讓你用犯過的錯誤去糾正你的人生。”
生命的長度雖有限,但是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;生命的理解雖不同,但是我們能夠加深對生命的體悟。
三、胸懷豁達,破繭成蝶
常言道:“ 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。”人之心胸,多欲則窄,寡欲則寬。心靈的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提。不生氣是一種很必要的生活態度:不跟配偶生氣,不跟孩子生氣,不對外人生氣,不預支未來的煩惱,不放大不好的結果。生活中的小確幸屬于知足者,我從一些同事的朋友圈里看到“過年了,帶著我生我養的人去看生我養我的人……”這是一場心靈的雙向奔赴。各位員工,無論是面對自己的親人還是同事,都要明白人與人相處,不必計較對錯,不能把話說得太滿,不要張口就是責備,更加不能以耿直為借口惡語相向。較真解決不了問題,又消耗彼此的感情。
“我們工作的意義,是為了服務于生活,而不是給生活添堵。所以永遠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和人翻臉,因為不值,不智,不該。”同事是盟友,是老師,不是親人更勝親人。管好嘴,能好好溝通的,就不要說話夾槍帶棒;搭好臺,能彼此互助互惠的,就不要互相拆臺;放寬心,能退一步的,就不要去爭論誰對誰錯了。常換位,多理解,懂包容,同事關系順了,工作自然完成得更出色。
楊絳先生曾言“你的最大問題是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。”假期,我重讀林語堂的《蘇東坡傳》,這本書我不記得讀了多少次了。在序中,林語堂先生寫到“蘇東坡的人品,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、廣博、詼諧,有高度的智力,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……他保持天真淳樸,終身不渝。”蘇東坡的詩詞書畫,造詣少有人能及;其幽默達觀,即便身處逆境,亦不以為意;其關心百姓疾苦,至一處為官,必竭力造福當地;其平易近人,即令引車賣漿者,亦可成為知己。之所以這么喜歡蘇東坡,除了他的曠達,還有他的煙火氣。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,“無竹令人俗,無肉使人瘦,不俗又不瘦,竹筍燜豬肉”、“長江繞郭知魚美,好竹連山覺筍香”……蘇東坡是幸福的,他一生交友無數,知己遍天下,兄弟情深,無論外在境遇如何,他都能“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”,這位曠古奇才,“一蓑煙雨任平生”,誰人能不愛。
當然,假期里的讀書,不只是讀自己特別喜歡的書。也讀語文教學一類的書,如《統編版初中語文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》,并與作者向浩老師交流。我也在廣東省基礎教育初中語文教研基地線上教研活動中做題為《大觀念統領下的大單元設計》的分享。做教學教研的過程是緩慢的,但是我總跟自己說“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”。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。以書香為伴,不但拓寬了生命的邊界,也塑造了豐滿的靈魂。為人父母,以身作則,營造家里的書香氣息,讓孩子能在書香中長大,培養一份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的氣質,這樣的家庭安靜、溫馨。
“勤翻書、少翻臉、懂翻篇。”活得明白敞亮,明白自己的需求,明白別人的需求。全面地看待事物,基于全局觀點,理解事情的因由,設身處地,從自己、他人等多方面看問題,就能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,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舒服,有利于提升生活的幸福感。通情達理,是給別人留有余地,更是給自己留余地。大事講原則,小事不計較,以誠待人可以化解沖突。
生命原本平淡,大多數情況下,平凡才是人生的第一要義。疫情之后,健康是每個人最關心的問題。運動,是一種生活態度,只為遇見最好的自己!所以,閑暇之余,我建議每位老師多進行體育鍛煉,因為運動能改變一切。對待生活,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樂,人生一世天地間,愿你自由呼吸,不要苛求自己。
時不我待而未來可期,任重道遠而行者將至。我熱切地希望每一位同事都能夠借力學校搭建的各類平臺,揚長發展,在真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中,書寫美好的教育故事。
愿時代每一個發展的契機,都與各位的人生之路成就美好的交集!祝愿每一位教職員工在新的學年平安喜樂,新年更進百尺竿!
謝謝!